对于观众来说,对影片的第一认知在于卡司,卡司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观众对影片的兴趣。利用好卡司宣传,对影片本身的帮助是巨大的。票房大获全胜的《后会无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后会无期》宣传期间,将注意力几乎全部集中到韩寒的个人影响力上以换取更大的受众面,而对影片本身只字不提。而事实上,在《后会无期》所获得的超越韩寒读者与演员粉丝的广泛关注中,这样的策略也确实居功至伟。
常规宣传,就是我们大家常常使用的宣传手段与渠道:平面+网媒+新媒体+客户端+视频+活动等,通过这一些常规动作高质量密集性的覆盖,有利于放大影片本身所有重要元素,从而奠定票房基数,为接下来的宣发打下基础。 有了明星和常规宣传打下的基础,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制造社会性话题,引起广泛的关注与讨论了。
在社交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一个传播途径,每一个人都可能会成为营销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焦点,而这个焦点就是话题。一个能引起共鸣的话题,就是一个最好的营销手段。如今一部电影,不做营销,不制造社会性话题,想裸映就拿到票房,几乎是天方夜谭,当然个案是允许出现的,只是再有魄力的电影投资人也不敢如此冒险,所以电影营销成为电影产业链上的重中之重。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赵薇当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在开拍之初就有了官方微博,电影营销战略就已初露端倪。在营销过程中,打造了“全民致青春”的话题营销,让观众见识到了营销的力量。整个营销工作主线则始终围绕“致青春”三个字,宣传口径的一致使得影片主题被强化突出,受到观众的认可。而赵薇也凭借自己的影响力在一众明星朋友圈里保证了这一话题的充分传播,甚至带着黄晓明参加某谈话节目,让很多人狠是感慨了一阵子青春。一时间“致青春”成功脱离了电影本身,成为全民口中的热门话题。
随之而来的《中国合伙人》除了搭车《致青春》进行宣传外,能取得高票房的另一个原因则是#新东方的创业故事#这一话题。把本身就具有传奇色彩的新东方搬上大荧幕,听上去就足够带感吸引人,更何况能够看电影的主流观众和那些在社会化媒体上有话语权的人又有谁不知道新东方的呢。 那个让全国老少皆宜的电影《爸爸去哪儿》的话题就格外的简单而且直白,就是#爸爸去哪儿#,因为有电视观众的基础,所以这电影本身就是一个全民话题,想不卖座都很难。
大卖的《匆匆那年》,也正是由于出色的制造话题的能力。请来天后王菲演唱主题曲,带来的一个#献给每个人的匆匆那年#的话题,在微博上的阅读量就高达5.6亿次,加上之前发布的十个线亿多次的阅读量,《匆匆那年》在微博上的线亿次,如此恐怖的数字,让其他影片望成莫及。
说了这么多,我们也能够准确的看出,社会性话题是一个影片大卖的基础,能带来更大的参与度与关注度,当然#社会性话题制造#并不是你只要抛出一个话题就可以了,你凭什么让人家来和你搭话呢?所以,如何让这一个话题传播才是重点。先要引导大家主动参与,每多一个人参与就等于多了一个营销渠道,多了一个宣传专员;然后,还要能把控节奏,何时放出话题,放到哪个贵圈,怎么能控制说话得体不遭人嫌弃,都是技术与技巧。电影营销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要重视话题营销,把它用好,对电影本身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星际穿越》凭借超震撼的视觉效果和对浩瀚宇宙的无限想象,已经在国内豪取7.3亿票房,超越《X战警》成为年度进口片亚军。在这如此火爆的票房背后,除了三个决定性因素:高排片,电影本身的高质量,以及电影的有力宣传力度以外,还有不得不关注和思考第四个因素,社交口碑的巨大作用。
社交化媒体的爆发和普及,使得口碑能够比以往更直接的对票房产生一定的影响。以往,我们获得新上映电影的资讯,无非是一些户外广告或是电视宣传,这些传播生硬而冰冷,很多时候并不能直接促使我们走进影院,而如今社会化媒体的影响则是“润物于无声”和简单直接。
回顾四五年前,在社会化媒体尚不发达的时代,依靠网络门户媒体、论坛社区甚至是传统报纸杂志而传递的用户口碑,从发酵到爆发,这中间的时间太过漫长,很多优秀的电影口碑起步大量释放,而电影很可能已经从院线下线。
对比徐峥参演的《人在囧途》三部曲的票房情况,我们更能一目了然。主演阵容几乎一样,同样的公路片,同样不俗的口碑,最终的票房结果则差距甚大。2010年在暑期档上映的《人在囧途》,尽管口碑不俗,但票房最终还不到4000万元。而2013年贺岁档上映的《泰囧》和2014年国庆档上映的《心花怒放》,凭借电影片方的大力宣传,特别是社会化媒体上的口碑推动,最终两者票房均超过10亿。而从2011年到2014年,这四年正是社交化媒体快速地发展的时期。
社交化媒体大行其道,使得网络口碑的转化率极大的提升,良好的口碑在观众选择电影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逐渐流行起来的超前点映,不仅对票房有一定的保证,更大的意义在于提前释放大量的正向口碑,吸引更加多的观众选择观影,让院线和影院对电影本身充满信心。 能够准确的看出,口碑在宣发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也对票房会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是影片本身和宣传效果的票房转化。
路演有助于提振各票仓的排片信心,从而促进票房的收入;创意的阵地活动会吸引观众驻足,配合衍生品形成大范围的阵地物料高光显示;看片会则是通过影片过硬的质量,获得影院及院线的大力支持。
《匆匆那年》是一个再恰当不为过的例子了。先是通过全国的高校路演活动为影片造势,吸引90后观众,配合影院进行80后的主题怀旧阵地活动吸引80后观众参加活动,自发进行自媒体宣传,之后的全国大规模看片会场场爆满的局面成功点燃了院线及影院方面的信心,一步一步的将这临门一脚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最终让其爆发点在影片上映后,换来一张漂亮的票房成绩单。
通过明星和常规宣传打好基础,奠定票房基础,制造社会性话题扩大关注度,再通过口碑的大量释放达到影片和宣传效果票房的转化,最后做好市场信心覆盖的临门一脚,循序渐进,做好宣发的每一步,那么票房也会给一份满意的成绩单,这就是宣发票房的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