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营销一直以来都扮演着电影行业中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科学技术的慢慢的提升和观众消费习惯的改变,电影营销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本文将探讨当前的电影营销正在普遍的应用的“利器”。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跨平台宣传已成为电影行业的主要趋势之一。电影公司倾向于在多个平台上进行宣传,包括电视、网络视频、移动应用、社会化媒体和在线广告等。通过在不同平台上发布宣传内容,电影能轻松的获得更广泛的触达面,吸引更加多的观众。近年新兴的应用有以下两个方面。
网络视频平台如抖音、哔哩哔哩等已成为观众获取影视内容的重要渠道。电影企业能在这一些平台上发布预告片、花絮、幕后故事和宣传片段等,吸引观众的关注。同时,平台利用推荐算法和个性化推送,能够将电影相关联的内容精准地推送给感兴趣的观众,提高曝光度和观看量。相较于传统的电影宣发,视频平台还有参与性与互动性的特点,例如,2021年电影《你好,李焕英》根据电影的母女情深主题在抖音设置模板, 发布“#回到过去和妈妈合照#”话题,引导用户参与,从而变成潜在观众。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6.38亿,同比增长7539万,占网民整体的63.1%。电影宣发的“直播+”势如破竹,2019年电影《受益人》主演大鹏、柳岩联合主播,首次尝试直播宣发:在直播间,有限量的0.1元的商品链接购买电影优惠;还有电影拍摄过程中的一些幕后故事及心路历程,此场直播的观看人数高达800万,共秒空了11.6万张票,被称为电影营销宣发的“破圈之作”。
相较于一整段视频,APP开屏广告更加“短平快”,通常具有较高的视觉上的冲击力和吸引力,能够最终靠精心设计的影片剪辑、海报、动画效果等,突出电影的特色和亮点,吸引客户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促使用户了解更多关于电影的信息。
然而,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跨平台宣传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受众过于碎片化可能会引起信息过载和流失,难以引起观众的持久关注。此外,不同平台的规则和限制也可能对宣传内容造成限制和调整的需求。
电影行业与另外的品牌的合作不但可以为电影提供资金支持、增加预算与资源,还能够扩大电影的知名度和曝光度。与知名品牌合作可以为电影带来积极的品牌形象和信誉。品牌的声誉和市场认可度可以转移到电影上,为电影赋予更高的品质和价值。同时,品牌与电影的连结还能激发观众对电影的兴趣和好感,提高观众的期望和购买意愿。
电影与品牌合作还有利于IP的后续发开利用,例如,漫威影业与索尼合作,在电影《蜘蛛侠:英雄归来》中成功植入了索尼耳机,并推出了定制版的蜘蛛侠主题控制器。这种品牌合作不仅为电影带来了更多的资源,也丰富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然而,植入产品必须与电影情节相符,不能给观众产生过分商业化的感觉,否则可能适得其反。甚至合作可能会引入对电影剧本和情节的干预。品牌可能会要求特定的产品植入或特定的表现方式,这可能会干涉电影的创作自由和独立性。
增强现实(AR)技术在电影营销中的应用能够给大家提供与实际世界的交互体验。通过智能手机等设备,观众可以扫描电影海报、广告牌或电影票等,触发AR效果,将虚拟元素融入到现实环境中。这种互动体验可以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和参与度,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电影背后的故事和角色。例如,观众能够最终靠AR技术在家中扫描电影海报,看到电影预告片或与虚拟角色进行互动,这种个性化和互动性的体验能加强观众对电影的兴趣和认知。
不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在电影营销中的应用还面临较大挑战。首先,技术成本比较高,制作和推广这些营销内容需要较大的投入。同时,观众对于新技术的接受和适应也需要一些时间。此外,技术的稳定性和使用者真实的体验的提升同样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电影营销在数字化、个性化、多样化和创新化的大趋势下持续不断的发展和演变。电影公司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运用先进的营销理论和策略,善于利用新兴的科学技术手段,以及与另外的品牌的合作,来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对于不同的趋势和策略,也要进行深入的批判性思考,结合具体的行业环境和目标观众群体,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