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蛙圃美客数字媒体工作室的导师邵亮,都要吸纳4-5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通过现代学徒制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开展真实的项目式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这些学生当中,有的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提升自我;有的走进企业,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特长闯出“新天地”。而邵亮,清楚地知晓每一个学生的个人发展状况。“从进入工作室起,我们既是师生又是师徒,就算他们毕业了我们也从始至终保持联系。”对邵亮来说,看着工作室这群“学生徒弟”有着向好的前途和未来,自己欣喜又自豪。
2005年,邵亮到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任教。此前,他既在企业干过又有丰富的创业经历。从网站设计开发到视频后期制作,邵亮当教师前就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
“如果学生在校内也能接触甚至参与到真实的项目中,这对提升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有很大帮助。”于是邵亮将想法变为行动,着手组建工作室,从每届新生中招收5名左右学生成为项目学徒,开展导师制项目式实践教学,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
经过近20年发展,由邵亮负责的蛙圃美客数字媒体工作室,已成为基于项目式实践教学的双创基地。工作室主要以影视短片摄制、虚拟现实开发和平面视觉制图等数字媒体技术领域为培养方向,通过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教育培训模式,按照企业化管理和运营模式,以真实项目为驱动,让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景中训练专业技能,深度参与项目操作的过程,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发现、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的适岗能力。
近年来,工作室年均完成对外技术服务项目30余项,学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虚拟现实设计与制作”赛项一等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市赛银奖等50余项奖项。工作室师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类短视频项目经验,为重庆市多家短视频公司可以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邵亮介绍,工作室60余平方米的场地内,共配置了12台工作电脑,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工位”;同时,工作室还有高性能图形工作站7台,摄像机、数字电影机等拍摄设备9台(套),以及电影镜头、稳定器、滑轨、无人机、灯光、录音等短视频摄制设备。邵亮笑称,“从专业设备来说,工作室基本能算得上一家小型‘公司’”。
除了为学生创设和企业类似的“工作环境”,邵亮也希望能够通过工作室这样的平台,引入更多企业的真实项目资源让学生全程参与。“学生步入社会后还将面对更多复杂且多样的职场情况,开展项目式实践教学让学生在校园里就提前适应企业的工作流程,不仅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磨练,也是在帮他们积累工作经验,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涵养职业精神。”
“工作室如同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的一座桥梁。”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2019级毕业生周弋目前从事信息化建设工作,在他看来,邵亮和工作室的三年学习经历带给他的,除了专业技能的提升,还帮助他开拓了视野,具备了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和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让他在社会工作中持续站稳脚跟。
在工作室,邵亮与学生,不仅是师生,也是师徒。作为“师父”,邵亮先要充分了解每个徒弟对于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各自的优势,结合学徒个人意愿,将其分为影视短片摄制组和虚拟现实开发组,并因材施教为每人制定学业计划,布置不同年级阶段的阅读任务、项目任务、实践任务等。学生则在邵亮的指导下,以真实生产项目和技能大赛为主要技能提升载体,充分的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开展专业学习和项目实践。
对于刚进入工作室的大一学生,邵亮会给他们布置阅读任务,丰富专业理论知识;安排他们做项目现场助手或模拟练习完成已结案的项目。每周二下午,邵亮组织召开集体会议,跟进每个人的阅读任务,点评模拟项目任务帮助学生改进。通过学、看、做、评,让学生从进入工作室伊始就逐渐开始接触真实项目。
大二时,学生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邵亮让他们作为主力,参与进真实的项目中进行实践操作,不仅要和客户不断地沟通需求,还要按照每个客户的想法反复地修改完善,直至实现项目成品的精益求精。
学生在进入大三后,邵亮就开始指导他们管理项目。“类似于‘项目经理’,需要负责管理整个项目组和督促跟进项目情况。”邵亮介绍,前期他带着“项目经理”与客户洽谈合作事宜、了解需求想法,后期“项目经理”将项目合理分工,交由大二的学生具体执行。
大一学理论做帮手;大二入项目做能手;大三管项目做导师助手。梯度式的管理组织制度,让工作室的学生从项目需求洽谈到成品交付,全流程企业工作式投入实践学习,得到了快速成长和全面发展,一些学生不仅在管理方面得心应手,对于整个项目的招投标等商务流程也驾轻就熟。“学生深度参与进项目的所有的环节和流程中,锻炼了出色的综合能力,这样的应用型人才往往更受企业欢迎”邵亮说。
不久前,工作室承接了一个在线课程的项目,客户真正的需求在3周内交付。邵亮和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加班加点制作,大家分工合作、齐心协力,在要求时间内完成了1000多分钟的在线课程项目。邵亮提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2021级学生石登铭还未毕业就已有企业抛来“橄榄枝”,而他正是这次项目中的“项目经理”。他在项目中展现出了优异的统筹管理能力,带领着小组成员高效地完成了客户满意的项目产品,由此被企业“看见”。
作为导师的邵亮,在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同时,也在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在他看来,计算机行业发展快,新技术、新设备迭出,只有让自己保持终身学习的劲头,紧跟时代更迭的步伐,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
前几年,随着影视行业的发展,电影调色技术下沉,拍摄视频短片等也需要运用到调色技术。那时候,邵亮便开始利用寒暑假期,通过阅读、观看学习视频等方式自学这门技术。入门以后同样也是通过项目,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几个项目下来,邵亮的影视调色技术几近成熟,并且因为有项目支撑,积累了不少实践技术经验。作为学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负责人,邵亮又将这些经验转化为教学资源,开设调色课程,进一步丰富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彼时,重庆市高职院校中有关专业开设调色课程的并不多。
2016年开始,邵亮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师们年年都会参与虚拟现实大赛,以比赛为平台,促进虚拟仿真技术从二维向三维转型,实现专业建设的优化发展。他们还从涉及虚拟仿真技术的简单项目做起,在真实项目操作中不断检验、提高个人的专业技能。
“我们还时常走访相关企业,到一线去了解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情况,然后将新技术运用到承接的项目中,再次把技术摸熟吃透。”邵亮说,通过真实项目开展实践教学,他也在源源不断地积累技术经验和项目经验,如此才能形成丰富的教学案例反哺教学,提升专业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实效,让更多学生也能尽快掌握新知识、新技术。
导师学无止境的追求更是影响着工作室的每一位学生。毕业近5年,周弋仍就保持着在工作室时就跟着邵亮养成的自学习惯,工作中也在不断地开拓自己专业领域。2021年,因工作室完善的梯度式管理组织制度和向上向善的学风氛围,被评为首批“重庆市学风传承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