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效大片的层出不穷充分显现了华语电影越来越充分的想象力和越来越有底气的技术前进。或许会让你感到难以想象的是,历史上50部票房最好的电影中有49部是靠特效制造的人物来讲故事的。人们在喝着可乐嚼着爆米花津津乐道地享用视觉轰炸的一起,有没有想过发明了这些以假乱真、酷炫狂拽的荧幕奇迹的特效师,究竟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是天...
[1905电影网]独家原创稿件,没有通过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稍稍了解国内特效职业的人或许已听到过不少这样的吐槽:大公司总是单打独斗,小公司缺少前进的时机;干原创不来钱,一味走加工道路简单堕入贱价恶性竞争;前期与后期特效缺少统揽全局的统筹者但电影网以为在这样一些问题的背面,最底子的仍是那句老线世纪最贵的是什么?人才!”
在国内,从事影视后期特效作业最对口的专业一般被称作“数字媒体艺术”、“数字艺术”。作为北京邮电大学首届数字媒体专业结业生,谈到这个在那时还很时尚的专业,李达坦言:“其实那会儿教师都不太知道该怎样教,首要还得靠自学。”结业今后,李达赴日本读研进修,对国内外教育水平的差异深有感触:“那儿的教授点评咱们这边的结业著作,也便是适当于人家大一大二的水平。”
而在国内最早从事数字艺术系建造的我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这一专业在招生火爆的表象下也面临着不容置疑的为难学生结业后真实进入影视后期职业的百里挑一。影视后期职业的艰苦、整个商场的紊乱无序让不少结业生深感自己最初报了这个专业是“叶公好龙”;还有不少人反映学科主体不明显,学得太多太杂又都不可精,找其他作业的时分专业优势不明显。
来自该系的2011级硕士结业生BO仔告知电影网,不管本科仍是研究生,这个专业的选取分数线都适当高,且是文理兼收(乃至刚开始只收理科生)。这导致生源的文化课根底较好却在审美水准、绘画根底上遍及有所短缺。
这从该学院“动画系”与“数字艺术系”每年的毕设展上就能看得出来。同样是传媒大学声名在外的“拳头专业”,前者的展映会选在了1500人陈述厅,后者则是400人陈述厅(但动画和数媒两个专业的人数比其实只要5:4);前者的观众除了有前来招聘的各大影视动画公司业内人士,还有为数众多的来自其他学院乃至是外校的同学,而后者每年都像是本系的自娱自乐,著作口碑也相形见绌归根到底,动画系的生源绝大多数从小学画,文化课尽管遍及不可,可是艺术直觉敏锐,专业定位也较明晰,没那么多与专业无关的课业烦恼。